从文献信息提供到文献知识服务——记地学文献共享服务系统建设工作

来源:地调局地学文献中心 作者:信息技术室 周峰 发布时间:2017-06-07

地学文献是反应地质调查工作成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延续性地记录着地质科研与生产工作的科研成果,既是已经开展工作的记录,同时也是人们即将开展新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十八大以来,地学文献中心精心布局,从地学文献的采集,组织加工,汇聚处理,信息系统建设,服务产品开发全流程部署。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六大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思考,周密规划,针对『信息资源——系统平台——服务产品』核心环节进行攻坚突破。本篇报道主要记载了在系统平台方面文献中心取得的系列阶段成果。这些成果的目标是服务于地质调查工作,提供文献信息的智力支撑。解决科研人员获取知识而不仅仅是文献资料的紧迫需求,这一过程也是文献中心文献信息服务工作从信息提供向知识服务转变的过程。这个转变符合地质工作者的信息需求方向,同时也是大数据环境下地质调查工作信息支撑的必然要求。

地学文献共享服务系统建设重要工作内容在文献资源汇聚,组织描述,集中管理,服务系统开发,服务产品研制及知识服务探索等方面。十八大以来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阶段性成果。

规划地学科研领域知识网络模型

地学科研工作过程中存在着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基金项目等几个重要的科研要素,这些科研要素是支撑科研工作的重要骨架,而它们又隐含在文献当中。项目瞄准地学科研领域,以地学文献为基础,构建覆盖地学科研工作重要实体的实体关系概念模型。该模型中将包含科研机构,科研学者,基金项目,科研成果产出,地质空间单元等重要实体大类。这些抽象出来的实体类之间通过学科分类,主题词建立关联,两两实体之间又存在着相向的关联关系。如科研人员来自于某个科研机构,科研机构拥有某个科研人员,科研人员是某个基金项目的负责人,基金项目资助科研人员产出科研成果等等。这些属性关系连同实体本身构成了复杂的科研林知识网络模型。

这一模型是构建地学文献知识网络的重要概念基础,是实现地学文献资源知识化加工,构建知识图谱的重要途径。图1显示的是地学科研领域的知识网络模型。

1 地学科研领域知识网络模型图

一、       建设一站式获取文献信息的中文发现系统

中文发现系统是高度整合文献中心所有类型资源并提供资源发现和传递服务的新系统平台。经过以海量元数据为基础,利用数据仓储、资源整合、知识挖掘、数据分析、文献计量学等相关理论和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复杂异构数据库群的集成整合。以此为基础提供了高效、精准、统一的学术资源搜索,进而通过分面聚类、引文分析、知识关联分析、可视化等方法实现了知识内在关系的深度挖掘和情报分析。

中文发现系统聚集数据内容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视频、引文、科技成果、信息资讯、法律法规、特色库等。同时内嵌有主题词表库、作者库、机构库、同义词表库、刊名表等控制词库数据。其中元数据总量近7亿条(中文3.3亿条、外文3.7亿条);引文库数据超10亿条(中文4.2亿条,外文6亿条);主题词表库数据42万条;作者库数据 610万条;机构库数据33万条。

中文发现系统还包含地学发现检索、地学专题、期刊导航、学科分类导航等模块。其中地学专题包括地质大调查项目资助产出文献、地矿系统机构发表文献、锂矿、铀矿、页岩油、页岩气、水合物七个资源专题,每个专题有独立的专题页面,对专题内的资源进行展示和检索。核心功能包括多维分面聚类(搜索结果按各类文献的时间、文献类型、主题、学科、作者、机构、权威工具收录等维度呈现)、智能辅助检索、立体引文分析、考镜学术源流、展示知识关联、揭示学术趋势等。

中文发现系统首页

作者可视化分析图形展示

中文发现系统提供深达知识内在关系的强大知识挖掘和情报分析功能,将成为科研人员把握学科研究趋势、辅助科研学术探索与激发创新灵感的研究工具。目前该系统已经正式上线提供对外服务,地质科研人员可通过文献中心网站获取该项服务。

 

二、       开发系列移动服务应用

为更好地保障地质调查工作,助力地质科技创新,文献中心在加强地学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上,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步伐,积极思考和谋划将地学文献信息服务扩展至移动服务。先后推出了基于智能手机端的移动服务应用(APP)和微信公众服务平台,采用个性化定制和专业推送方式,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拥有的国内外地学文献数字资源及资讯获取、参考咨询、个人图书馆等信息服务迁移至移动互联网,使得文献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咨询更加方便,服务更加精准,尤其适用于野外一线地质科研与生产工作。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11月底为止,移动服务应用两个APP应用的累计下载次数已经超过12000余次,其中iOS客户端的日均活跃用户在80人次左右。微信公众号的关注订阅人数已达4800余名,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文献查询、下载和咨询的人次达到2200余次/日。在微信公众号中向后台提交的咨询问题涉及文献查阅和下载咨询、野外岩石或剖面照片、地质名词等。以上数据统计表明,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移动文献信息服务来获取感兴趣的信息。

1.      基于智能手机端的移动服务应用(APP

基于智能手机端的移动服务应用作为一套独立的移动文献服务产品,将传统桌面端的文献信息服务(如文献查询、参考咨询、资讯获取等)迁移至移动互联网,用户只需在智能移动终端上访问或安装移动服务应用(APP)即可获得在办公室电脑端的等效信息服务。目前,项目已经开发完成基于iOSAndroid智能操作系统的手机端APP1个,同时还开发了手机WAP网站提供对外服务。移动服务应用主要提供如下几项功能:(1)文献查询与下载。用户可通过移动端的统一搜索入口查询文献中心馆藏资源目录信息以及30多个电子文献数据库,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下载阅读全文文献;(2)资讯获取。在 APP WAP 网站中,用户可查看最新的地学资讯信息;(3)参考咨询。用户通过 APP 可与学科馆员建立联系,获得参考咨询服务。用户可访问http://m.cgl.org.cn下载相应的 APP,图4为移动服务应用的宣传推广专题页面:

4手机移动服务系统宣传页面

2.      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微信公众服务号当前已被越来越多的机构用来提供信息服务,由于微信的高普及率,无需额外安装 APP 即可获得服务的优势十分明显。地学文献中心所建设的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目标是将现有桌面Web文献服务功能移植到微信,以便用户通过微信即可访问获取到地学文献资源和信息。该平台能够实现文献资源的查询和下载,信息推送和获取,移动参考咨询,个人图书馆服务等功能,是地学文献中心微信端的移动服务入口。该平台能够查询馆藏书目信息、查询文献资源元数据仓储的文献资源,下载文献全文进行移动阅读、在微信公众号内向学科馆员们提问和咨询以及访问个人图书馆(图5)。依托微信公众服务号开展地学文献信息服务是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迎合用户使用需求的服务模式创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对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和便捷度。用户可扫描二维码关注地学文献中心微信公众服务号获取相关服务。

5 地学文献中心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三、       提供术语词典知识服务应用

 

术语资源指的是包括叙词表,百科词条,辞典词条等在内的知识组织系统单元。它广泛应用于规范控制,知识组织,标引加工,语义识别,关联搜索等领域。

项目组高度重视地质领域术语资源的积累和建设。2015年以来组织力量加工了中外文地质辞书/辞典资源,累计加工辞书类术语条目17.4万条。为将整理好的术语更好呈现,项目组还组织加工了与术语有关的授权图片。为与具体领域结合,项目组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和地质出版社等机构,加工了岩溶地质术语。在此数据基础之上,构建了一套术语资源管理和发布系统。可以实现多来源术语的管理,加工和发布服务。图6—7显示的是术语服务页面。

6术语服务应用首页

7术语呈现页面

四、       系列紧密贴合需求的专题文献库

地质工作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贴合,文献中心也主动迎合需求,从地学文献角度建设了多个紧密贴合需求的专题文献库。十八大以来,较为典型的专题库有:109个整装勘查区专题服务,20个重要经济区及城市群地质文献,安徽皖江经济区文献专题,海洋勘探标准专题,雄安新区文献专题服务等。其中海洋勘探标准专题与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项目组直接对接,将海洋勘探领域有关的技术标准汇集整理提供网页服务和移动服务应用APP,受到试采工程项目团队的一致好评,在野外作业过程中可随时查阅有关标准。试采工程在2017518日首次成功开采出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并持续8天稳定产气。

即将迎来党的十九大开幕之际,文献中心将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往深度和广度上继续推进,紧密贴合地质工作重大需求,为决策与科研场景提供更为便利的知识服务。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433号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咨询服务: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