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发布地下储氢可行性与风险评估报告

来源:地调局地学文献中心 作者:房大任 发布时间:2025-03-25

氢能作为可持续和低碳能源的有效载体,受到全球能源市场持续关注。地下储氢在扩大氢能价值链、增强低碳能源供应可靠性及韧性方面的重要性,已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认可。近日,国际能源署(IEA)氢能技术合作计划(TCP)“地下储氢”任务团队发布终期报告。 

国际能源署于1977年资助建立了氢能实施协议(IEA-HIA),2020年后更名为氢能技术合作计划,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氢能合作研发和信息交流。目前,该计划包括26个缔约方(来自24个国家、欧盟委员会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7个赞助成员,其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方代表于2016年正式加入该计划。截至目前,氢能技术合作计划已部署实施51项任务,其中已完成任务40项,正在部署实施任务11项,包括“基于氢能的能源储存与转化”、“地下储氢”、“核能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海上制氢”、“天然氢”等,其中“地下储氢”任务为第42项任务,于2022年启动实施。 

地学文献中心通过对该终期报告的初步分析,总结形成如下认识:一是评估证实在盐穴及废弃气田和咸水含水层等多孔储层地质条件下开展地下储氢的可行性。认为盐穴地下储氢已接近产业化部署水平,多孔储层地下储氢仍需要进一步技术验证。二是评估表明在地下储气实践中积累的技术、设计等经验可有效用于地下储氢。尽管在技术可行性上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但认为并不存在无法克服的技术障碍。三是评估认为相比于技术体系上的日臻完善,非技术障碍将严重制约地下储氢的产业化部署,具体包括:①氢能开发利用市场尚不成熟。缺少高效低碳氢能生产及广泛连接的运输基础设施,急需经费和政策支持以降低地下储氢项目经济风险和促进示范项目的部署实施;②监管框架缺失和技术经济风险造成投资者信心不足。清晰明确的行业准入指南、标准和规范对投资者建立信心至关重要。地下储氢商业案例及资金流的不确定性是金融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需要明确关键成本不确定性并提供风险解决方案;③储氢场地筛选流程尚未建立。地下储气、地质碳封存和油气勘探的相关场地筛选方法总体上可用于地下储氢,但仍需通过现场规模示范建立可靠的筛选标准;④缺少设计、建设和风险管理的标准规范。尽管地下储氢项目的设计原则与地下储气类似,但仍需根据氢气本身特性调整相关材料和设备的使用,以及根据具体场地风险因素进一步细化现有工程监测和检查体系,明确相关项目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协议。四是评估认为决策者、从业者和金融机构应聚焦于制定金融刺激政策和建立风险化解机制,形成明晰的监管标准和准入流程,促进业界参与以加强社会信任和支持,大力推广示范项目以展现其安全性和经济可行性。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433号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咨询服务: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