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谋划新时代地学文献资源建设,保障文献资源经费的科学、合理与高效利用,更好服务支撑地质调查与科技创新中心工作。6月24日上午,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织召开2025年度地学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施俊法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张智雄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王忠明副所长、中国矿业报社张丽华副总编辑、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库建设部主任张建勇、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部研究员翁淮南等专家。地调局总工室项目管理处调研员刘宏、中心副主任赵可录以及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和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心科技处处长宋韦剑主持。
会上,中心围绕文献资源建设这一核心主题,从四个方面系统汇报了2024年以来的工作进展与成效:一是文献资源战略保障能力的稳步发展,全面展示了在印本采集、数据库引进、自主数字资产建设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二是资源建设策略优化的方法与应用,深入探讨了在经费压力下提升采购效益的实践探索;三是局属单位文献数据共建共享的阶段性突破,重点介绍“地调文献数据共享系统”的启用与初步成效;四是程裕淇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的细致工作,生动呈现了在特藏资源开发方面的进展。
在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对地学文献中心近年来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围绕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专家们指出,中心文献资源建设应强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引领作用,立足百年历史底蕴,在保障地学核心特色的同时,大力加强院士手稿等特藏资源的建设与发掘。面对经费与资源价格的现实挑战,专家们建议,必须向数据驱动的精准采购转型,通过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让每一笔经费都发挥最大效用。在共建共享方面,专家们肯定了现有平台的建设成果,并强调下一步的关键在于完善运行与激励机制,盘活系统内的灰色文献资源。在技术创新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要深度拥抱人工智能,将其全面融入采、编、研、用各环节,为用户提供更加智慧化、沉浸式的知识服务新体验。
最后,地学文献中心副主任赵可录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研讨会凝聚了共识,进一步明确了文献资源建设方向。中心将认真梳理、深刻领会各位专家的意见建议,并将其切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他强调,下一步,中心将聚焦效益与需求,重塑价值评估与决策体系;聚焦协同与实效,引领地学文献信息协同网络;聚焦创新与开放,以新技术和新理念全面提升专业能力,为我国地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议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