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在其官网发布了《跨境流域源海统筹管理实施指南》。在《跨界流域和国际湖泊保护与利用公约(水公约)》2025年至2027年工作计划(ECE/MP.WAT/75/Add.1)框架下,该指南系统阐述了源海统筹管理的核心概念、法律基础、实施路径、行动建议及案例研究等,旨在破解陆地、淡水、海岸与海洋生态系统分割治理难题,为跨界流域可持续管理、生态保护及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地提供实操工具,为各国跨界水资源合作提供了统一参考框架,有助于实现更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治理,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推动和平进程。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通过对该指南的分析解读,形成如下几方面认识:
一是源海统筹管理以陆地-淡水-海岸-海洋全链条整合为核心。聚焦水资源、生物群、沉积物、污染物、物质、生态系统服务六大关键流,通过跨部门、跨国界协作,平衡源海系统的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既关注上游活动对下游的影响,也重视海洋及海岸变化对上游的反向作用,最终实现生态系统健康与社区福祉协同提升。
二是该指南构建了坚实的法律与治理基础。明确《水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全球公约及区域海洋公约、跨界流域协议是源海统筹管理的法律基础,提出通过谅解备忘录、联合工作组、跨界协议修订等方式,强化河流流域组织与区域海洋机构的协作,填补单一环节治理缺口。
三是实施路径具有强实操性。提出描述生物物理系统、对接关键利益相关方、诊断治理系统、设计推进路径、制定行动计划、监测调整六步流程,并根据早期、中期、高级三类就绪水平适配不同行动,同时强调包容性参与,确保原住民、边缘化群体等利益相关方的诉求被纳入决策。
四是明确多方行动责任。针对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金融机构、企业、学术界及区域机构七大主体,分别从治理协调、融资投资、能力建设、利益相关方参与等维度提出具体建议,形成政策-资金-技术-参与多维协同的行动体系。
五是核心价值聚焦跨界协同与可持续发展。该指南通过整合现有治理框架,破解行政边界与生态系统的割裂问题,为应对污染防控、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水资源保护、水下生物等相关目标。
六是该指南中26个案例研究构成完整证据链,全面支撑源海统筹管理的实践价值与方法有效性。地理上覆盖欧洲、非洲、美洲、亚洲等多区域,涉及跨界、国家、城市等多类流域场景,支撑方法普适性;问题聚焦污染防控、生态修复、跨界协作、气候变化适应等细分挑战,体现问题针对性;利益相关方涵盖区域部长理事会、国家治理委员会、地方社区及弱势群体,实现多层级联动,支撑治理包容性;落地的联合监测机制、源海模型、人工湿地技术等工具与指南六步流程对应,验证工具实操性,为源海统筹管理的广泛应用提供扎实实践依据。
|